返回首页

国外养猪技术(欧洲养猪技术)

285 2022-11-29 18:44 高舒   手机版

1. 欧洲养猪技术

迹象证明家猪可能来自欧洲和亚洲。在被人们发现的化石中证明有像野猪一样的动物穿梭于森林和沼泽中等。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驯化猪的国家,中国养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中已发现距今约9000年的家猪骨骼。距今7000~6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和桐乡罗家角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中,家猪骨骼占很大比重,并有陶猪出土,说明家猪的饲养已有较大发展

2. 丹麦养猪技术

理养猪生产的技术管理包括如下几项工作:(1)建立完备的生产记录,根据生产记录每月统计一次。(2)找出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技术措施。(3)建立猪场生产技术档案,以总结经验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4)参照《规模化猪场操作规程》,制定出各个生产环节的技 术指标,并组织下达和落实。(5)对新的生产技术,安排对比试验,通过筛选,找出适合本 场的技术措施和方案,由点到面地逐步应用、推广,真正做到科学养猪。

3. 欧洲养猪业公司

欧洲丹麦的猪肉产量与出口量世界第一的原因:

1、丹麦以专业化、机械化、规模化和高效率著称,特别是劳动生产率居世界前列。丹麦有4600个养猪户。饲养1万头猪平均仅需3个劳动力。90%的猪肉用于出口(欧盟和日本、美国、中国等),是全世界最大的猪肉出口国。

2、丹麦养猪业是世界公认的“高科技产业”。基因生物技术、电脑自动控制系统等在生猪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猪群疾病控制、饲养管理、遗传育种等养殖管理技术世界领先。

3、丹麦也是全世界禁止动物使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做得最好的国家。

4、丹麦实施种猪育种计划,根据品种的不同,用不同品种的公猪母猪交叉繁育,生产出适合屠宰的商品猪。在育种过程中,95%的母猪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使不同的种群建立起遗传关系。运输种猪时,都使用带有密封空气过滤器的专用车辆,防止交叉感染。

5、丹麦使用的猪饲料大多属于谷物,可以加少量油脂、动物脂肪、骨粉、蛋白质等添加剂,但绝不会使用激素类物质。喂猪全部使用自动化,根据猪不同的生长期定时定量喂养,标准化的模式使得猪的体重、瘦肉率等几乎相同,可在生产线上进行屠宰,效率高。

4. 欧洲养猪技术发展现状

西班牙的猪肉比国内的好,这跟一句话非常相同,国外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这是典型的崇洋媚外之人才会有的认识,因为国内猪肉价格确实要比西班牙等国家猪肉价格要贵多,所以有些城市,可能会通过外贸手段,从西班牙进口猪肉。来弥补国内猪肉市场的紧俏,同时加大宣传,让国民认为西班牙的猪肉无论从什么方面来讲,都要比国内猪肉质量好,这是一个认识的误区。

5. 芬兰养猪公司如何养猪

芬兰的农业仅维持在基本农产品自给自足的水平。林木业作为出口的主要支柱,为农村人口提供了第二个工作选择。林业发达,农畜产品自给有余。农林密切结合,几乎所有的农户都经营一定数量的林地。耕地约229.8万公顷,从事农林业的劳动力为11.6万,约占总劳力的4.7%。

主要产品包括锯材、胶合板、纤维板、家具等木材加工品,纸浆及纸张产品。

斯道拉恩索(StoraEnso)、芬欧汇川(UPM)和M-real集团是前三大林业公司。斯道拉恩索是世界第一大纸箱和纸板生产商、第三大锯材生产商,芬欧汇川是世界最大的杂志纸、标签纸生产商和欧洲最大的胶合板生产商,M-real是欧洲领先的高质量纸张和纸板制造商。因此芬兰的主要农业产业是林木业。

6. 欧洲养猪技术现状

欧洲猪在公园前1500年被驯化。

猪的历史可追溯到4000万年前,化石表明这个时期野生猪就已经在欧洲和亚洲的森林和沼泽中游荡了。中国大约在公元前4900年驯化了猪(尽管一些专家声称在西亚公元前7000到6000年),到公元前1500年,欧洲才开始养猪。罗马人改良了养猪业,并在整个帝国中推广了猪肉生产。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大型品种,耳朵松软,生产大量猪油;另一种是小型品种,耳朵直立,主要用于肉类。

7. 德国高级养猪技术

饲料添加剂成本在5%左右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谯仕彦表示,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是现代养猪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关键,是补充生猪营养、保证产品品质的必要措施,也是国际普遍推广的技术,我国生猪养殖与美国、德国、丹麦等养猪大国的养殖技术、饲料使用、生育周期、生猪体重、肉品质量、产品安全等情况基本一致,符合国际标准和进出口贸易准则要求。

饲料添加剂在饲料中用量很少但作用显著,包括营养性添加剂、一般添加剂和药物添加剂三大类。传统的单一饲料只能解决生猪的“吃饱”问题,而营养性添加剂主要是饲料级的氨基酸、维生素,是为了解决生猪“吃好”的问题。在饲料中添加适量药物添加剂,可以有效防控生猪的常见性、多发性疾病,通过在饲养阶段执行停药期,能够将猪肉中的药残量控制在对人体无害的范围内。在饲料中加入抗氧化等一般添加剂,大多与食品行业的添加物质通用,属于食品级,无论对于生猪生长还是对于猪肉品质,都没有危害。

8. 北欧养猪国家

一、野猪有四千万年的历史

野猪最早来源于欧洲和亚洲,所以也称欧亚野猪。欧亚野猪有4000万年的历史,曾遍布欧亚大陆及北非地区,西到西班牙和摩洛哥,东到日本,北至北欧与西伯利亚,南到印度尼西亚、印度和苏丹。我国除了西藏高原和戈壁滩外,各地均有野猪生存。

后来,由于人类大量捕猎,野猪几乎绝种,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才把野猪列为二级保护动物,但其它国家并没有法律条例保护野猪。

欧亚野猪属于哺乳纲偶题目猪科猪属下的动物,一般体重大约在90到200公斤,最大的可以达到400公斤,但比较罕见。体长在1.5到2米之间,高约90公分,毛色有黑色和褐色(还有带花纹的),毛粗而希,背上有刚硬的针毛。

野猪尾巴细而短,眼睛非常小,所以视力很弱,看不清远处的东西,但有一个又直又长的鼻子,嗅觉特别灵敏,周围稍有响动,它们就会警觉。

野猪最显著也是和家猪区别最明显的地方就是牙齿,特别是公野猪那一对犬齿,也叫獠牙,不仅外露,而且上翻,平均约6公分长,其中3公分翻露在外面,很是狰狞。它是公野猪用来挖掘东西和战斗的武器。

欧亚野猪族群内实行“一夫多妻制”,每到发情期,公野猪之间就会为了争夺妻子而进行决斗,胜者不仅会成为新郎,而且用尿液画出自己的统治区域,败者就只能落荒而逃到别处。“蜜月”过后,母野猪怀孕,到了预产期,就会叼来树叶软草苔藓等为即将到来的分娩建造“产房”。

幼崽出生后,经过几个星期的哺乳,小野猪就会跟着妈妈外出寻找食物,母野猪在前面开路,小野猪跟在后面,在妈妈挖凿的土沟里寻食。

野猪通常在早晨和傍晚出来寻食,距离人类近的地方,也在夜里出来。

二、人类对野猪的驯化史

人类从距今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开始驯化野猪。世界上最早发现家猪的地方是距今9000年前的土耳其东南部的查耀努等多个遗址,还有中国20世纪60年代初发现的“贾湖遗址”,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的贾湖村,距今约9000—7500年。从贾湖遗址出土的家猪的体骨看,已经具有家猪的很多特征。这也说明贾湖村人类在距今9000年前就开始驯化野猪了。

据考古资料显示,我国早在商周时代就有了猪舍,开始圈养,而且发明了阉猪技术。到了汉代,粮食作物种植已经比较成熟,养猪不仅为了吃肉,也为了积肥。

那么,野猪究竟是如何被人类驯化成家猪的呢?因为家猪和野猪的外形及生活习性特别是基因差别是很大的,难道人类只是把野猪圈养起来就变成家猪了吗?

事情没有这样简单,外形和生活习性也许很好改变,但基因自然改变需要漫长的时间。

人类驯化野猪的时间长达9000年,但圈养也只是从商周时期才开始,之前那几千年也不是圈养,也是在野外。据科学家考察发现,驯化的家猪会经常跑到远处森林与野猪交配,在漫长的历史中,野猪的祖先与人类饲养的家猪有过很多次交配。牛津大学考古学家洛朗.弗朗兹认为:“尽管野猪和家猪在形态学上非常不一样,但它们一直在交换基因物质。”那么,现在的家猪和野猪在外形和基因上为什么区别那样大呢?

这是劳动人民的功劳。毛主席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作世界历史的动力”。在长期的野猪驯化中,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通过杂交育种(家猪和家猪杂交),一直在强化家猪的某些特征和生活习性,比如獠牙,比如活动,以此来抵消野猪的DNA叠加。

三、把家猪放到野外三年,能变成野猪吗?

从以上文字内容看,把家猪放到野外3年,是不可能变成野猪的。因为,家猪是野猪经过几千年的驯化才成为现在的家猪,不仅外形和生活习性和野猪有很大的区别,而且主要是基因发生很大的变化,3年时间内,最多生活习性有一些改变,但外形和基因是很难改变的。

但如果在3年内,如果家猪和野猪发生交配,所生的后代会有野猪的外形和基因。如果后代再和野猪交配,其后代身上野猪的基因会越来越多。

其实,居住在距离山林附近的村民饲养的母猪,到了发情季节,如果找不到公猪交配,就会“私奔”到山林中,与公野猪交配,等它和公野猪度完“蜜月”,公野猪会把“新娘”母家猪送出山林,并长时间驻足山口,依依不舍。

过了四个月,母家猪就会生下一窝混血儿,外形既像野猪,又像家猪,体色是黄白相间或黄黑相间的条文,而且是瘦肉型。后来,人们为了培育瘦肉猪,就让家猪和野猪交配,培育出瘦肉型猪,价格还比较贵。

9. 欧洲养猪吗

在欧洲,最早吃猪肉的民族是日耳曼人。早年的欧洲森林覆盖面积高达百分之九十,森林正是猪生活的良好环境,日耳曼人驯养了野猪充当自己的肉食来源就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

早年的欧洲家猪可不是现在运动量缺乏的圈养家猪。日耳曼人养猪一直是半放养状态,任由自己部落的家猪在森林中游荡,四处寻找果实野草等各种事物充饥。欧洲的猪很长时间内都是浑身灰毛,獠牙外露,是像狗一样精瘦敏捷的半野种类。和需要付出更多精力照料的牛羊相比,养猪的好处就是简单。

欧洲人过去养猪是自由放牧方式,每天成群结队的猪跑到森林里自己去刨土寻食,吃些橡子、苹果和蘑菇,入冬便可变成美味的咸肉。这个习惯一直保持了很长时间,牧猪人一度和牧羊人一样是欧洲中世纪故事里常见的角色。

10. 世界最先进的养猪方法

即学习国外的方法,采用高压水枪、漏缝地板,在猪舍内将粪尿混合,排入污沟,进入集污池,然后,用固液分离机将猪粪残渣与液体污水分开,残渣运至专门加工厂加工成肥料,污水通过厌氧发酵、好氧发酵处理。

在猪舍设计上的特点是地面采用漏缝地板,深排水沟,外建有大容量的污水处理设备;这种方案在我国80年代、90年代特别是南方广州、深圳较为普遍,是我国学习国外集约化养猪经验的第一阶段;这种方案虽然可以节省人工劳力,但它的缺点是很明显的,主要是:

①用水量大,一个600头母猪年出栏商品肉猪万头的大型猪场,其每天耗水在100~150吨,年排污水量5-7万吨左右。

②排出的污水COD、BOD值较高,由于粪尿在猪舍中先混合,再用固液分离机分离,其污水的COD(化学耗氧量)在13000-14000mg/L,BOD(生化需氧量)为8000-9600mg/L,SS(悬浮物)达134640-140000mg/L,污水难以处理。

③处理污水的日常维护费用大,污水泵要日夜工作,而且要有备用。

④污水处理池面积大,通常需要有7-10天的污水排放储存量。

⑤投资费用也相对较大,污水处理投资通常达到猪场投资的40-70%,即一个投资500万的猪场,需要另加200-350万投资去处理污水。显然,这个技术路线不适合目前的节水、节能的要求,特别对我国中部和北方地区养猪很不适合。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