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
最确切都是分田到户,包产到户。
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始于哪一年
1982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正式出台,明确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此后,中国政府不断稳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使广大农村地区迅速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
三、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间
1982年1月1日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时间是1982年1月1日。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的由生产任务承担者对其生产成果负责、按产量或产值计算劳动报酬的生产责任制,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
四、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哪一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初由凤阳县小岗村发明,由时任安徽省委书记万里提出
五、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诞生于哪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出现在1978年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最早是在小岗村试点。提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六、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实行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的鼓舞下,中国农民创造了以家庭承包为主要形式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生产责任制。
1980年5月,邓小平对包产到户给予明确肯定,有力地推动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
从1982年到1984年,中央连续三年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对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给予充分肯定,并在政策上积极引导,从而使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的责任制迅速在全国广泛推行,人民公社制度随之解体。此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断完善,最终形成农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扩展资料: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我国农村旧的经营管理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第一,就全国来说,农业发展水平比较低,主要是手工劳动,因此不适合大规模的经营,而将经营的单位划小到家庭,同这种手工劳动的生产水平相适应。
第二,原来那种大规模经营下的集体劳动(改革前农村以生产队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农民评工记分年终分配)对每个人的劳动数量、质量很难准确统计,因而必然是平均主义的“大锅饭”,而以家庭为经济单位可克服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平均主义。
第三,农业生产的劳动对象是动物、植物等生命体,劳动对象的这种特性要求劳动者有更强的责任心,以家庭为经营单位有助于这种要求的实现。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以蓬勃发展。
七、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诞生于安徽和四川
国务院原副总理邓子恢是“包产到户”观点的最早提出者。包产到户最初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由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十八个农户最先开始实行的。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的一种生产责任制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坚持统一计划、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的条件下,把耕地农作物和某些畜牧业、养殖业和副业生产任务承包(包用工、包费用、包产量)给农户负责,实行超产奖励减产赔偿的一种做法。
八、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源地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有“中国十大名村、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等美誉。以前却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
从农村看,家庭联产承包制度,最终上升为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彻底打破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这一重大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中国农业发展越过长期短缺阶段,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今天,在人多地少的中国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家庭承包制仍是必守的政策“底线”。
从城市看,最先在农村推行的承包制,后来被普遍移植到企业改革中,直接推动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全国改革态势。在城镇化、工业化加速的今天,无论是保障农产品供应和市场价格稳定,还是扩大消费,都需要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稳农富农。
更重要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改革确立了一条基本原则,即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视为判断改革成败的根本标准。
无论历史如何变迁,小岗改革的“起点意义”都不会消失,改革创新的“大包干”精神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