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私人几家共修村道路一千多米,石岩难度将每户花万数,国家能否补偿吗?

255 2023-02-01 03:26 吴芝   手机版

一、私人几家共修村道路一千多米,石岩难度将每户花万数,国家能否补偿吗?

私人几家共修村道路一千多米,石岩难度将每户花万数,国家能否补偿吗? 谢答!近几年国家一直在推动农村道路改善,尤其是对于贫困村而言,将在道路建设上给予相关的保障,农民修建公路也将会得到一定的补偿!

占地补偿:

现阶段许多农民就连原始的基本道路都没有,在修建道路是必须要会占据到农民的山地、耕地等情况,而土地被占用,农民也将能够获得一定的补偿,《土地管理法》中第四十七条也明确提出:农村土地征收补偿费用包括...

查看全文

二、要想富先修路什么时候提出的?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是现任四川省乐山市政协副主席、槽渔滩水利枢纽工程指挥长、槽渔滩水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原洪雅县县长徐启斌同志说的。

“要致富,先修路”的理念,在全世界都适用,只是各国政府在对修路的实际理解和应用上不同而已。如美国在二战后大量修建州际高速公路,而且基本上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出资,绝大部分实施免费使用,目的是构建全美的快捷、安全的交通大动脉,加强人员、物资交流,促进经济的发展,结果美国经济受益于高速公路取得很大发展。

在我国,政府提倡“要致富,先修路”,老百姓很是拥护,期盼着路能早日通车,节省物流成本,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要想富,交通必须发达起来,使得物流畅通无阻。要让本地产品,流通出去;也得让外界产品流进来,形成商品流通渠道。

扩展资料:

要致富先修路,近年来,利辛县不断加大农村道路建设,通过连续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加大农村,特别是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大李集镇齐寨村是全县重点贫困村之一,全村3143口人,4853亩耕地,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81户、454人。过去由于村内道路不通,遇到阴雨天泥泞不堪,制约着产业结构的调整。

2016年,投资120余万元,齐寨村刘楼至刘桥庄最后2.13公里的村级道路顺利建成,极大方便了周围4000多村民的生产生活。该村通过土地流转1300多亩,集中由大户种植蔬菜大棚和大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利辛县投资1.62亿元用于贫困村道路建设

三、贫困村存在问题向哪里反应我村评为贫困村两三年了现在路都不通,

你反映了也没有用,不然有“人民网”“国家信访局”,要是没有工程项目,就算政府有钱,也不敢建设,目前任何项目建设都必须立项、审批、验收等。

依照大局政策,贫困村出列那年,村组道路必须得弄。村组道路维修硬化必须是超过50户的自然村,其它村因人口少,投入巨大,都建议异地搬迁(整村搬迁)。

四、炎陵县脱贫攻坚中七个一批,六大工程指什么?

炎陵县脱贫攻坚中“七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兜底保障脱贫一批、医疗保险和救助脱贫一批、转移就业脱贫一批。

“六大工程”:交通扶贫工程、水利扶贫工程、通信和电力、光伏扶贫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和环境综合整治扶贫工程、文化扶贫工程、乡村旅游扶贫工程。

扩展资料:

七个一批:

1、发展生产脱贫一批,覆盖6861户、21889名贫困人口,群众稳定增收。

2、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覆盖1481户4759名贫困人口,确保搬迁户既安居、又乐业。

3、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对贫困户生态公益林在省级标准上提标40%(5.8元/亩)进行补偿;对贫困户实施的油茶垦复、笋竹林改造、森林抚育等生态产业给予200-500元补助;对参与退耕还林项目建设的贫困户由县级资金提标25%(约375元/亩)进行补助。

对安排贫困人口临时性、季节性就业的农林经营主体、林工企业实施奖补;对贫困村林区生产道路建设进行补助;对19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化为生态护林员,人均年增收1万元。

4、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辍学率为0,今年上半年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3081人,资助资金285.71万元。

5、兜底保障脱贫一批,覆盖795户1667人,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240元提高到280元。

6、转移就业脱贫一批,累计转移就业农村贫困劳动力5669人,今年新增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586人,举办2期121人贫困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优先向贫困劳动力购买公益性岗位,其中乡村保洁员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202人。

7、医疗保险和救助脱贫一批,实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五重保障”:今年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全额补贴263.8万元,就医费用报销比例提高10%、提高补偿70.46万元;参加家庭综合保险资助保费90%;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已补偿40人16万余元。

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安排资金200万元,对享受医疗保险和救助后仍有较大困难的贫困户进行特殊医疗救助。

“六大工程”:

1、交通扶贫工程,投资6.3亿元,历时3年完成按省道标准建设的贯穿主要景区和7个乡镇103公里的旅游扶贫环线;2017年将全面完成涉及4个贫困村31公里的国省干线建设。

涉及4个贫困村36公里的重要县乡道路建设,涉及6个贫困村44公里的窄路加宽工程建设,涉及11个贫困村45公里的县乡道边界路“断头路”建设,涉及13个贫困村33公里的安防工程建设,1个贫困村的危桥改造。

2、水利扶贫工程,2017年贫困村退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2244万元,涉及10个乡镇37个贫困村,覆盖总人口56480人,其中贫困人口9477人;安排505万元着力改善贫困村水利设施条件。

3、通信和电力、光伏扶贫工程,54个贫困村实现宽带全覆盖、2G­-4G网络全覆盖;35个贫困村完成电网升级改造工程;采取光伏企业代建、县水电投公司统建、村级自建等模式,为54个贫困村建设不低于60千瓦光伏电站,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4万元以上。

4、农村危房改造与环境综合整治扶贫工程,实施“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三年行动计划”,近两年已改造4829户,加快推进54个贫困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5、文化扶贫工程,建成58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实施贫困村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通”工程。

6、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加快建设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神奇湘东”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公共服务设施,建成乡村旅游道路30公里。

参考资料来源:株洲市人民政府-炎陵县委副书记、县长文专文

答:“七个一批”指:特色产业脱贫一批------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脱贫。针对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发展生产和务工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力度,通过发展生产实现稳定脱贫。坚持“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穷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产业扶贫路子,通过直接帮扶、委托帮扶和股份合作等方式,实现贫困农户增收脱贫;发展贫困户有能力经营的产业项目,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的户数比值达到50%以上。创新金融扶贫。投入财政扶贫资金用于贷款贴息和信贷风险补偿,推动银行向贫困农户和专业合作社每年发放小额信贷资金;积极试点贫困户小额贷款结对投资企业;鼓励金融机构在贫困乡村设立服务网点,改善农村网点支付结算金融服务条件,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金融服务全覆盖。推进电商扶贫。构建电商信息网络、人才培育、集散中心、物流配送电商扶贫体系,倡导“购买一份贫困地区产品就是扶贫”观念,发挥社会扶贫作用,帮助贫困地区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推进乡村旅游扶贫。采取“公司十景区十农户”和“农家乐”等形式增加贫困农户就业,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牵头单位:农委,责任单位:人民银行株洲市中心支行、商务和粮食局、旅游外事侨务局、林业局、畜牧兽医水产局。)

劳务输出脱贫一批----加大劳务输出培训投入,统筹使用各类培训资源,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大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贫困户教育培训工程实施力度,引导企业扶贫与职业教育相结合,鼓励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招收贫困家庭子女,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现靠技能脱贫。进一步加大就业专项资金向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支持贫困地区建设县乡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引导和支持用人企业在贫困地区建立劳务培训基地,开展好订单定向培训,建立和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鼓励地方对跨省务工的农村贫困人口给予交通补助。大力支持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拓展贫困地区劳动力外出就业空间。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对在城镇工作生活一年以上的农村贫困人口,输入地政府要承担相应的帮扶责任,并优先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通过“雨露计划”,做好纯农户大学生和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工作引导劳务输出脱贫。(牵头单位:人社局)

易地搬迁脱贫一批-----按照“省负总责,市州组织,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建立易地扶贫搬迁联席会议制度。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方针,坚持与扶贫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遵循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政策协调和量力而行的原则,用2年时间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到2017年全面完成贫困人口搬迁任务。切实落实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易地扶贫搬迁人均建设资金标准6万元,其中2至3万元用于建设,其余资金主要用于生产生活、公共服务,后续产业及其它相关设施建设。中央和省补助的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宅基地严格按照当地标准执行),搬入地在县城及县城以下乡镇和农村的,每户(不论人口多少)在人均25平方米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不超过25平方米的总面积。在保证“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前提下,整合农网改造、乡村公路、危房改造、地质灾害、美丽乡村、国土整治、养老发放、子女入学和户籍、公益性岗位安排、基层政权建设等扶贫资金,统筹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区域相关项目建设。要在稳定搬迁群众基本生产生活的基础上,着力加大对后续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巩固搬迁成果,实现搬迁对象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提高、收入水平明显提升、迁出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享有便利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牵头单位:发改委,责任单位:住建局、扶贫办)

教育助学脱贫一批-----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办学质量,提高贫困地区职业教育促进脱贫致富能力,确保所有贫困户子女全部在学在业,没有幼儿、学生因贫失学辍学,贫困村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0%以上,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年巩固率达到98%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支持贫困地区学生就读普通高中或中职学校,做好纯农户大学生和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工作引导劳务输出脱贫,提高“雨露计划”信息化水平和技能培训补助标准,简化补贴对象认定程序,实行应补尽补、直补到户,对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在每年每人补助1500元国家助学金的基础上,按每人每学年不低于2000元的标准给予资助;对参加半年以上职业技能培训获得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每人资助1500元,对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贫困人口,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扶持,确保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名40岁以下青壮年劳动力具备一项以上足以脱贫的职业技能,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一人成才稳定一个家庭”的精准脱贫成效。(牵头单位:教育局,责任单位:人社局、扶贫办)

医疗救助脱贫一批-----开展医疗救助脱贫。做好资助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对其经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等报销后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予以救助。各地可根据患病家庭负担能力、个人自负费用、当地筹资情况等,分类分段设置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比例和最高救助限额。加强医疗救助与相关医疗保障、社会救助制度的有效衔接,形成与慈善救助的高效联动和良性互动。(牵头单位:卫计委)

保障兜底脱贫一批-----按照“特困对象、托底保障、精准扶贫、同步小康”的工作思想,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政策、项目、资金支持,逐年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确保2017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不低于城镇的60%执行,年保障标准不低于3000元,实现全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扶贫线“两线合一”,通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兜底保障兜底全市贫困人口。(牵头单位:卫计委、民政局)

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利用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国有林场改革、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等政策,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结合建立国家公园机制,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聘用当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落实好退耕还林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标准。开展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落实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等补贴政策,提高补偿标准,让贫困地区从生态保护中得到更多实惠。因地制宜发展优势林业主导产业,通过设立贷款风险金,组建专业合作社,落实帮扶机制等形式,帮助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家庭经济。加强对贫困户的劳动力免费进行林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力度和广度,实现林业科技和产业脱贫战略。(牵头单位:林业局)

“六大工程”指:

交通扶贫工程:加大贫困村交通项目建设力度,以通畅工程、道路拓宽提质为重点,以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为目标,优化城乡区域交通运输网络对接,加快推进全市贫困村路网建设,有效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牵头单位:交通运输局)

水利扶贫工程:把贫困村病险水库和饮水安全工程列入年度实施计划,解决贫困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牵头单位:水务局)

通信和电力、光伏扶贫工程:至2017年,贫困村达到村村通光缆,实现电话、广播电视、宽带网络融合,4G网络全覆盖。(牵头单位:经信委,责任单位:电信、移动、联通)对农村电网进行全面改造升级。我市完成投资1802万元,新增配变33台,新增线路14.8公里,新增0.4kV线路181.72公里(牵头单位:国网株洲分公司)开展光伏发电产业扶贫工程。一是实施分布式光伏扶贫,增加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收入。二是因地制宜开展光伏农业扶贫,利用贫困地区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或设施农业等建设光伏电站,使贫困人口能直接增加收入。(牵头单位:能源局)

农村危房改造和环境综合整治扶贫工程: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危房改造,统筹开展农房抗震改造,把建档立卡贫困户放在优先位置,提高补助标准,探索采用贷款贴息、建设集体公租房等多种方式,切实保障贫困户基本住房安全。加大贫困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改厕和村庄绿化美化力度。加大贫困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力度。继续推进贫困地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大贫困地区以工代赈投入力度,支持农村山水田林路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财政支持的微小型建设项目,涉及贫困村的,允许按照一事一议方式直接委托村级组织自建自管。以整村推进为平台,加快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牵头单位:发改委、环保局)

文化扶贫工程:“治贫”必先“治愚”,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活的关键所在。贫困地区的农民要摆脱贫困有两个障碍,一是交通不便,二是信息闭塞。文化落后,就缺少发展经济的能力。(牵头单位:教育局)

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依托贫困地区特有的自然人文资源,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充分发挥贫困地区旅游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实施乡村旅游促进精准扶贫。(一)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带动就业扶贫。结合实施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战略,充分利用贫困地区丰富的古镇古村和民俗旅游资源,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古镇古村群落,通过加快旅游项目建设,扩大贫困人口直接从业和间接从业数量,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二)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创业扶贫。通过“旅游+农业”组合,完善乡村旅游“生活链”、“服务链”和“产业链”,做深做新乡村旅游文章,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培育以旅游业为主导的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大力发展乡村避暑度假和特色康养旅游产品。(三)积极引导旅游资源要素入股分红带动创收扶贫。鼓励懂经营、善管理的旅游企业和能人进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贫困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公司+贫困户和能人+贫困户等形式,根据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吸纳或租赁贫困户的部分山林、果园、鱼塘、土地、房产等生产资源和政府支持资金合作参股,乡村旅游经营业主返聘贫困户家中劳动力在旅游企业中从事旅游服务,实现乡村旅游经营业主与当地贫困户共建共享。通过盘活贫困农村旅游资源要素,达到资源增值、贫困户增收的目标。(四)大力开发旅游商品带动购物扶贫。利用贫困地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特色农副产品等资源,充分挖掘湖湘特色饮食文化和手工技艺,大力发展旅游工艺品、旅游食品和旅游纪念品,培育旅游商品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提升我省旅游商品竞争力。通过“互联网+旅游”,借助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做到网店与实体店并重发展,促进旅游商品增产扩销,在满足不同游客购物需求的同时,切实提高农民收入。(牵头单位:旅游局)

“七个一批”指:特色产业脱贫一批、劳务输出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教育助学脱贫一批、医疗救助脱贫一批、保障兜底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

“六大工程”指:交通扶贫工程、水利扶贫工程、通信和电力、光伏扶贫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和环境综合整治扶贫工程、文化扶贫工程、乡村旅游扶贫工程。

1、特色产业脱贫一批―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脱贫。针对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发展生产和务工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力度,通过发展生产实现稳定脱贫。

2、劳务输出脱贫一批―加大劳务输出培训投入,统筹使用各类培训资源,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易地搬迁脱贫一批―按照“省负总责,市州组织,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建立易地扶贫搬迁联席会议制度。

4、教育助学脱贫一批―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办学质量,提高贫困地区职业教育促进脱贫致富能力,确保所有贫困户子女全部在学在业,没有幼儿、学生因贫失学辍学。

5、医疗救助脱贫一批―开展医疗救助脱贫。做好资助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作。

6、保障兜底脱贫一批―按照“特困对象、托底保障、精准扶贫、同步小康”的工作思想,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政策、项目、资金支持,逐年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

7、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利用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国有林场改革、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等政策,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