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接任村支书怎样讲话?
1、感谢村民和政府对你的信任,你一定不辜负大家的希望,干好;
2、具体说你要干好的计划,例如,如何带领大家致富,道路、农业项目、水利设施、农田保护、山林利用、招商引资等等。
3、总结下自己的工作计划,表示下自己有信心,有能力干好。
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讲话 副书记
:同志们: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研究部署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刚才,万发同志对去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对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刻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过去的一年,是我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一年,也是农业农村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的一年。粮食生产在上年出现重要转机的基础上,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农民收入在上年较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机遇、新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再次以“三农”工作为主题,对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省委省政府也召开专题会议,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专题研究。我们必须十分明确中央把“三农”工作摆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位置的深刻用意,十分明确建设新农村在整个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十分明确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我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部署上来,把新农村建设当作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历史任务来抓。
建设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大举措。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农村不发展,就谈不上科学发展,更谈不上又快又好的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立足于全体城乡居民,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必须着眼于所有城镇乡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协调发展。我们要深刻认识建设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建设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事业发展的关键阶段,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伟大工程,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们正在大力推进的现代化建设,是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其成在农村,败也在农村。就常德而言,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还有一些地方通不了路,不少的群众看不起病、子女上不起学、喝不上干净水。我们要通过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实解决好农业问题,改变好农村面貌,改善好农民生活,走出一条工业与农业协调互动、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发展之路,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建设新农村,是化解农村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农村稳定是大局稳定的基础,农村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把农村的事情办好,使农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使农村安定有序、充满活力。当前,我市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的、稳定的,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还存在一些不安定、不和谐的地方。我们要着眼缓解农村社会矛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有效解决农业不强、农民不富、农村不稳的问题,让广大农民群众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时代催生新举措,新举措促进新发展。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建设新农村的重大部署,向我们昭示了推进“三农”工作、解决“三农”问题的发展大势,彰显了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的战略机遇。我们要清楚地看到和准确地把握“三农”工作新的走势。一个重要转向:国家建设资金更多投向农村。财政支农力度加大是近年来“三农”工作的一大亮点。去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资金近3000亿元。今年,中央又提出了国家建设资金投入“三个高于”原则,将更多地转向农村;中央财政和国债建设资金用于“三农”的投入,将比去年有较多增长;中央财政超收部分,将主要用于增加对“三农”的投入,金融机构也将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支持。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达到3397亿元。这表明党和政府已经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向正在由以城市为主向更多地支持农村建设转变。这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于“三农”难题,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一个崭新理念:现代农业迎来良好发展机遇。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从装备到经营形式都呈现出许多积极的变化,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发展的现代气息日益浓厚。但是,农业生产水平仍然比较低下,农村生产力仍然比较落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任务十分艰巨。今年,国家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和主攻方向,响亮提出了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有什么样的农业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农业发展道路。只要我们坚持用崭新的现代发展理念指导农业生产,传统农业必将发生脱胎换骨的改造,现代农业必将步入广阔无垠的天地。一个关键之举:坚持内外结合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民增收,始终是“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头等大事。近年来,在中央“多予少取放活”政策的推动下,农民收入多年低速徘徊的局面得以改变,连续两年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但是,当前农业发展仍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根本改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依然是最突出的矛盾。为此,中央提出既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又要下大力气拓宽农民增收的外部空间。特别是围绕实行平等的就业制度,相关部门正在抓紧制定政策措施,努力解决涉及农民工的各种突出问题。在坚持内外结合、促进农民增收的方针指导下,农民增收的路子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好。一个迫切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农村面貌。近年来,国家从加大财政投入着手,在农村社会发展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是明显的“短腿”。就全国而言,占总人口近60%的农村居民,仅享用了20%左右的医疗卫生资源;农村中学生是城市中学生的4倍,而享受到的国家中学教育经费仅占38%。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成为农村发展最薄弱的环节;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成为农民群众最迫切的要求。当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支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随着统筹城乡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将不断扩大,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发展将会有一个大的改观。
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当前农业农村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时期,党和人民赋予我们建设新农村的历史重任。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认识,把握发展大势,抓住有利机遇,牢牢把握“三农”工作的主动权,确保新农村建设今年有一个良好开局,“十一五”时期有一个较大进展。��
二、正确处理“四个关系”,不断加大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力度
建设新农村涉及面广,是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任务,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加快发展生产力,又要调整完善生产关系;既要加快经济发展,又要加快社会发展;既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社会文明建设。我们要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深刻内涵,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当前最突出的是要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
1.要正确处理发展现代农业与培育现代农民的关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是农村社会的主人。建设新农村,必须有现代农业作为支撑;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有现代农民作为必要条件。我们建设新农村,既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又要努力造就现代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一是要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按照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的要求,深入推进“五个百万亩工程”,努力壮大十大龙型产业。要继续抓好基地建设,按照“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的思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建成一批几千亩、上万亩集中连片的新型农产品生产基地。二是要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省里将重点扶持一批农产品加工大县,市本级和各区县(市)要采取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的激励政策,重点抓好一批优势农产品加工园区和加工重点乡镇的建设。三是要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力度,加强对农业科技进步的支持,加快良种引进、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技术的推广,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能等节约型农业,鼓励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提高农业增长的质量效益。�
培育现代农民,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市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大多数缺乏职业技能,缺乏致富本领,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对农民加强技能培训,一是要高度重视。坚持把加强教育培训作为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之计来抓,通过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努力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要拓宽渠道。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深入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阳光工程”和“科技入户工程”,增强农民的务农技能,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三是要创新机制。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教育培训机制,加大支持力度,提高补助标准,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农民群众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能力。�
2.要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推动者,要切实发挥主导作用。一是要在建设投资上发挥主导作用。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投入力度,按照“三个高于”的要求,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对中央出台的各项支农政策,一定要“研究透、争取够、使用足、配套好”,努力争取更多的上级投资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要加强各项支农资金的整合使用,优先集中解决农村最薄弱、农民最急需的问题。二是要在资源配置上发挥主导作用。坚持用统筹的理念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从要素流动、资源共享等方面赋予农业与工业平等的发展条件,赋予农村与城市平等的发展机会,赋予农民与市民平等的国民待遇,逐步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机制。三是要在制定政策上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发挥政策效应,逐步营造一个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环境,营造一个农民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制度环境,使农民享有平等的发展权、教育权、健康权、就业权。特别是要制定十分优惠的政策,吸引各类资本、各类人才参与新农村建设。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理应唱主角。当前,广大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期望值很高,对上级给予支持的期望值也很高。我们必须看到,建设新农村政府不可能大包大揽,农民也不可能坐享其成。要把农民主体作用具体化,让群众去做群众的工作,让群众去办群众的事情。一是要积极引导农民。充分发挥好、调动好、保护好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农民把建设新农村的热切期望转化为实际行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家园。对一些小型水利、道路建设项目,要在尊重农民意愿、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基础上,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鼓励农民自己出钱出物、投工投劳。对一些国家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也可以走“政府出钱、农民出工”的路子。
二是要做到还权于民。尊重农民民主权利,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保证广大农民对新农村建设规划制定、实施步骤、资金使用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各个村要成立新农村建设农民理事会,由农民代表组成,义务管事、管钱、管物,真正让农民自己当家作主、自觉自愿推动新农村建设。三是要鼓励全民创业。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取消一切限制农民创业的政策规定,革除一切束缚农民创业的体制弊端,不断激发农民干事创业的巨大潜能。大力倡导崇尚创业、自主创业、争创大业的创业精神,积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的外部空间。�
3.要正确处理“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建设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必须坚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硬件”和“软件”同步建设。在硬件建设上,要着眼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真正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一是要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十一五”期间,全市要完成投资20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有条件的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或沥青路。今年要完成修建农村通乡公路130公里、硬化通村公路880公里的目标任务。二是要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重点抓好一线防洪大堤、水库除险保安和灌区配套设施建设,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工作。今年要确保解决3.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力争“十一五”期间解决4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三是要加大农村能源建设力度。积极推广使用沼气,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今年要新建沼气池1.5万口以上,力争“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建沼气池10万口。四是要加大农村生态建设力度。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态防护林、湿地保护等重点工程,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五是要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大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全面开展“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和“改水、改厕、改厨”“三清三改”活动,下力治理乡村脏、乱、差,减少农村面源污染,绿化美化农村环境。�
在“软件”建设上,要着眼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一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农村“普九”成果,加大对贫困学生的救助力度,两年内完成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免学杂费。加强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公共卫生保障机制,加快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着力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同步发展。二是要切实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和谐乡镇、和谐村组、和谐家庭创建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打击地下“”,教育和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移风易俗,形成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互助、文明和谐的农村社会新风尚。三是要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围绕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征地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建设农村流通体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建设新农村扫除体制性的障碍因素。�
4.要正确处理整体规划与区域特色的关系。建设新农村,规划要先行。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搞好整体规划,兼顾区域特色,实行因地制宜,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一致的,工作取向是相同的。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抓好整体规划。一是要着眼长远抓规划。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不可能一朝巨变、一蹴而就,需先谋而后动。各地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任务。要紧跟上级部署,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争取主动权。二是要立足当前抓规划。新农村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必须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制定规划时,首先要从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集中力量解决农民生产生活最关切的问题,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三是要统筹兼顾抓规划。新农村建设是顾及全面的建设,需要从方方面面去思考、去谋划、去部署。既要从工作上去规划,也要从建设上去规划;既要从经济发展上去规划,也要从社会事业上去规划;既要从“硬件”建设上去规划,也要从“软件”建设上去规划;既要从村镇整体上去规划,也要从农户单元上去规划。规划是受客观条件限制的,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在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中,一定要突出区域特色。一是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自然条件不同,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不能强调同一个模式、同一种方法、同一个标准。要立足乡村特点,突出地方特色,尊重各地的传统、习惯和风俗,体现地方特色和地域特征,不搞一个样、一刀切。二是要实事求是,分步实施。建设新农村不能离开农村生产力还不发达的实际,不能离开农民群众还不富裕的实际,不能离开财政承受能力还不太强的实际,要从促进经济发展、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出发,结合各地实际,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决不能劳民伤财,决不要盲目攀比,决不搞强求一律。三是要尊重民意,科学规划。村镇建设规划要以县为主,乡村配合,农民参与。要坚持开门搞规划,广泛征求基层和群众的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确保新农村建设给农业带来活力、给农民带来实惠、给农村带来希望。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努力形成建设新农村的强大合力
建设新农村,是一个全局性的重大课题,是一项综合性的浩大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合力推进。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牢记历史使命,坚持整体联动,努力使建设新农村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
1.加强领导,强化党委政府的推动作用。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各级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区县(市)主要领导要集中精力抓。
一是着力配强工作力量。市里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并下设了专门的办公室。各地也要参照市里做法,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专门班子,加强统一领导,搞好组织协调。二是全面落实工作责任。严格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真正建立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制度。各地各部门要细化目标、实化任务、硬化措施、强化责任,主动投入,积极参与,切实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把建设成果体现在基层。从今年起,新农村建设将作为市委市政府对区县(市)和市直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评的重要内容。三是高度集中工作精力。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推进新农村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亲自抓调查研究,抓总体部署,抓规划制定,抓组织实施。四是切实加强工作调度。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搞好督促检查,增强工作指导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办点示范,强化先进典型的引导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实践证明,办点示范、典型引导是促进工作落实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点带面,搞好办点示范,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作用。一是要切实选准典型,真正体现典型的代表性。全市重点抓好100个左右不同类型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各地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搞好办点示范。要把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与各级领导的工作联系点、基层组织建设联系点、小康建设示范村等有机结合起来,确保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既要优先在农民群众积极性高、班子力量强、发展基础好的村布点,又要注重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条件的村布点,真正体现选点的代表性。示范村选点要实行自下而上申报制,充分尊重基层意愿,不搞强迫指令。二是要积极培育典型,不断增强典型的指导性。示范点确定之后,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高效率运作的要求,组织专门力量,积极开展工作。要将办点示范的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人,将工作任务分解到时段。各级各部门要各负其责,切实加大建设力度,努力把试点村建设成样板村,真正发挥示范作用。三是要大力推介典型,充分显示典型的带动性。在办点示范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办点经验,充分挖掘先进典型,积极向外推介宣传,不断强化试点单位在制定规划、推进工作、健全制度、加强管理等方面的示范引导作用,切实为推动面上工作提供有益借鉴,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整体顺利推进。�
3.广泛发动,强化社会各界的共建作用。建设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日韩两国十分重视城乡互动和交流。韩国继“新村运动”后,于2004年开始推行“一厂一村”运动,即城里的公司企业自愿与乡村合作交流,对其进行“一帮一”支援,目前正在迅速扩展成为全社会参与的支农运动。我们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广泛发动全社会力量,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共建作用。一是要激发社会参与的热情。中央关于建设新农村的决策,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得到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我们要因势利导,加大宣传力度,积极鼓励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志愿者投身新农村建设,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二是要拓宽社会参与的途径。采取多种有效方式,积极引导人才、技术和资金等要素资源流向农村、支持农业、服务农民。积极倡导工农对接、农商对接、农科对接和城乡对接,切实畅通社会参与的通道,充分搭建社会参与的平台。三是要增强社会参与的实效。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既要努力形成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又要积极引导社会各界理性参与;既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办点示范,又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面上工作,力求把社会参与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更有效。�
4.强基固本,强化基层组织的基础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保障。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不断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一是认真开展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回头看”。要把开展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回头看”与建设新农村的实践结合起来,通过教育促使党员带头建设新农村,通过新农村建设让更多的党员发挥应有的带头作用。要在农村党员中深入开展“党员当模范、定岗六带头”实践活动,设置学习知识岗、发展致富岗、维护稳定岗、落实任务岗、倡导新风岗、参与管理岗6个岗位,调动广大农村党员的积极性,使党员履行职责有岗位、模范带头有方向、发挥作用有平台。
二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继续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结合县乡党委班子换届,着力配优配强乡镇党委班子。按照“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要求,切实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要注重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致富能人培养成支部书记,把优秀支部书记培养成基层党建的标杆。市委决定,全市重点抓好10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同时,着力抓好500个相对落后村的帮扶工作,由所在乡镇派出一名副乡级干部兼任第一支部书记,帮助开展工作,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三是大力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坚持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自治机制。加强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在重大问题上的互相沟通。全面推进村民自治组织建设,积极培育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共青团、妇女组织和行业协会的应有作用,促进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同志们,春风润万物,鼙鼓催征程。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农业的春天,是亿万农民的福音,是广大农村的希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勤奋务实,开拓进取,切实担负起建设新农村的历史重任!
根据您个人情况进行更改、谢谢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