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叫城中村改造?城中村改造流程?
好听的叫城中村改造,难听的就是强制拆迁,把你们的土地卖给开发商,把你们的房子拆了重新盖楼房,改造个屁啊
二、城中村改造包括哪些项目?
(一)城中村改造需要制定城中村改造方案,改造方案主要包括村庄现状、社区居委会设立、清产核资、拆迁安置、用地规划和建设设计以及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而房地产开发是由开发商获得土地后依法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以及施工许可证,然后依照获批的规划设计进行自主开发建设的行为,其设计规划内容不会涉及到改造村庄、设立居委会等方面。
(二) 城中村改造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将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而房地产开发一般是指房地产开发商获得土地使用权后的建设行为,不需要再对土地所有权性质进行变更。
(三) 城中村改造还涉及村委会转为居委会、村民户口转为居民户口、集体经济组织转为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等问题,转制工作是城中村改造的重要内容。而房地产开发不会涉及上述内容
三、佛山城中村改造有哪些?
1、罗南下沙村
佛山有什么城中村2017年,罗南下沙村被纳入被纳入禅城区城中村改造的五村之一,通过局部空间整理、建筑外观改善、电力管线改造、市政设施完善、公共设施配套等方面的提升改造,推动村居环境品质实现优化提升。2、夏北村
位于千灯湖片区的桂城夏北永胜村于本月3日举行了全体投票,最终超过93%的村民同意选定佛山市碧桂园碧欣置业有限公司为永胜经济社旧村居改造项目的合作开发企业。
3、金洲村冲尾自然村
金洲村冲尾自然村位于南沙自贸试验区蕉门河中心区中部,西邻南沙市民广场、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科技馆等文化设施群,万达广场、喜来登酒店等商业设施,东接规划建设中的民营总部基地,地理区位优越。
4、夏北永胜村
位于千灯湖片区的桂城夏北永胜村于2019年1月3日举行了全体投票,最终超过93%的村民同意选定佛山市碧桂园碧欣置业有限公司为永胜经济社旧村居改造项目的合作开发企业。这意味着,永胜经济社旧村居改造成为佛山第一条推进整村改造的村居
四、如何科学地改造「城中村」?
深圳这座城市已经很久没有引起热议的展览活动了,暂停、延期、取消的活动通知使人意兴阑珊,不过按照原有的城市艺术日程,这里将要迎来一场“盛会”——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透过展览让公众继续关注城市的变化和发展。
回到2017年,当年UABB以“城市共生”为题,选取了多个城中村作为展览场地进行改造,大梅沙村则被选为盐田区的分展场,上启艺术与南沙原创合作以“村市(是)厨房”为主题在此改造建筑、举办一系列展期活动,以艺术盛事激活了当地的消极空间。双年展结束后,上启艺术开启了“迁徙当代”国际驻留计划,邀请艺术家感受这片区域的同进行研究创作,通过讲座、论坛、工作坊和工作室开放,与民众深入交流。
大梅沙村也根据片区的改造升级计划,以“滨海文旅艺术小镇”为主题进行运营。村里陆续举办了丰富的艺术活动,如深圳青年艺术周的 “大梅沙计划”、33空间的“回到大梅沙”驻地计划,为居民带来持续的艺术体验,让艺术与在地文化进行双向对话。
四年后的今天,以艺术为名的大梅沙村现状如何?什么样的人在村内停留,又因何离开?它在这几年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了持续对城市改造更新的观察,上启艺术带着问题重访大梅沙村,重新收集这个城中村的日常生活,梳理艺术介入后的城中村纵横交错的演变进程,思考艺术进入社区后应当如何发展。
大梅沙村位于旅游片区,四周是作为深圳观光名片的大梅沙海滨公园及配套设施,度假酒店、购物中心和海洋公园,构成了深圳人的“周末乐园”,主要交通要道在周末迎接超出盐田区居民数倍的游客,因此时常堵塞,同时附近的地铁施工围栏也为从大梅沙村到海滩不到百米的路程增添了不少交通障碍。
由于疫情管控,大梅沙村的主入口也封闭起来,只留下村子左右两侧的两个小通行口,除了在巷道中风驰电掣的外卖小哥,村子里没有多少往来的游客。从侧道进来时,途经多个双年展改造过的建筑,外部的挂牌显示出它们曾是走文艺路线的连锁品牌:某企业旗下“My系列”的酒吧、民宿和咖啡店,其它改造过的建筑或出租或闲置,落灰的玻璃和破败的外墙透露出这些空间已多日没有营业,楼群在时间和用途的转变下,曾经的改造痕迹已所剩无几。而在艺术小镇为名的综合整治工程后,大梅沙村摆上了不少卡通雕塑,楼栋的墙面上也被绘上情节丰富的海洋故事,按部就班地迎接游客的打卡。
在隔离政策下,立志成为游客胜地的艺术小镇显得萧条凋敝,而作为城中村,远离市区的大梅沙则呈现另一番模样:虽然它经历了城市化进程,却没有发展出典型城中村的握手楼,仍然保留了不同时期的本地建筑。根据大梅沙村实业股份公司邓经理介绍:“这里的一层建筑是50年代前建成的瓦片房,所以比较老旧;二层的建筑为八十年代建成的石米屋,三层的马赛克房则为90年代的产物,其余的高层住宅则是后期建成的商品房和村委统建楼。”
邻里街坊的生活在这些小楼中酝酿出生活的烟火气,随处可见的公共晾衣区、榕树广场下歇脚的村民和路边玩耍的儿童,串联起有条不紊、风平浪静的村庄生活。
在平静生活的另一面则是抬升的租金。地产公司在村子的东西两侧租下数十栋楼房,改造为民宿和公寓,分别面向附近的游客以及企业员工招租。地产公司的入驻使本地的房租价格有所上涨,间接地收窄了当地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租住选项。
村子尽头是原菜田地临时展览馆,在双年展后被企业承包,与村里合作运营大梅沙美术馆,在2019年到2021年间举办了不少文艺活动,与各大机构合作挖掘在地文化。但在疫情冲击和企业撤资后,展览馆无人接手,一度成为闲置的仓库。
大梅沙村近两年来的处境已经跟当初设想的盛况大为不同,在广场处的超商老板在当地六年多了,见证着双年展进驻前后的村子变化,她表示这里的房租越来越高,不少租客选择离开,出入不便也导致游客很少进村消费,村里在没有活动的情况下基本无人问津。
邓经理则表示不止是梅沙村,整体片区的营商环境都十分萎靡,时刻变动的情况让商家无力招架。但其中仍有选择留下的人,村里的生活气息吸引着他们,他们在此地积极寻找出路。大梅沙精酿啤酒店的店主在大梅沙已开店两、三年,他很喜欢村里悠然自得的生活氛围,面对当前的艰难形势表示愿意留下。精酿啤酒店前身是品牌连锁酒馆,在企业撤资后,店主接下店面,独立经营,尽管疫情后游客量锐减,但他积极向外拓展,为周边餐饮业、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也与村里的咖啡店合作,共同打造大梅沙的餐饮文化。
“大梅沙村一定会跟着好起来的”,邓经理同样对未来抱有信心,他在等待疫情缓解后的良机:地铁开通、沙滩和附近的游乐设施逐步整改、建成开放,梅沙片区将成为丰富立体的综合旅游区,留住更多的游客,为大梅沙村带来更好的发展机会。
原菜田地临时展览馆几经易手,现在改名为雅拉艺术中心,由新的画廊品牌进行运营,打算为村里营造一个可持续的文艺生活。刚从海外归国的画廊主说她从村股份公司承包下该空间,不清楚大梅沙村的改造历程,但对双年展略有耳闻。她将展场空间分割成几个区域,打造成一个集画廊空间、小剧场、咖啡厅、民宿、餐厅的艺术综合体,希望为大梅沙村增加一个可以歇脚放松、欣赏美学的过渡空间。参与过双年展改造的唐卡艺术工作室也在持续运营中,开办工作室的夫妇两人将民族文化带入大梅沙村,试图丰富本地文化,构建一个多元的文化生态。
在众声喧哗之下,具体的问题都围绕着游客和在建的工程,而在地居民的精神生活则隐身了。其实村民的日常生活甚少与本土的艺术场所产生交集,大部分活动也与居民关注的议题脱节。目前村中的人气场所是后来建成的新篮球场,炎热的下午仍有放假的学生在里面打球,不难想象村民聚集于此的热闹情景。在非活动与节庆的日常里,村民在村中心的大榕树广场下歇脚,在楼栋的台阶上乘凉聊天,而不是喝咖啡或绘制唐卡。
以外来专业者的的观察和艺术行动,可以达到环境美化的成效,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凸显社区特色,但是缤纷多彩的墙绘、数次易手的艺术空间和短期的展览活动,远远未到艺术进入社区后进行文化再生的深度。而以发展旅游产业为前提的文化改造,则无法与村民关切的具体社区议题产生联系,频繁流动的人口使这里缺少了更野生的、多层次的城市生态和“自我造血”的文化土壤。
文化营造是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社区每个发展阶段都面对着不同的问题,需要以多元方式进行介入,以提升居民的意识和对社区的认同,吸引不同的社会群体扎根此地,在这里的文化土壤中持续生长,营造出充满活力的文化氛围。
但无论是展览、艺术驻留计划还是艺术小镇的改造,都是希望达到地区振兴或地方再生的手段,真正的目的仍是在于关注人本身。社区需要什么样的艺术?如何将艺术从个人品位转入公共领域?目前我们仍需持续思考,如何让艺术进入到在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
上启艺术在大梅沙做过的项目
五、宁波城中村改造?
宁波市一直在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旨在改善城中村居民的居住条件,提高城市的整体环境和品质。以下是宁波市城中村改造的一些情况:
1. 改造范围:宁波市的城中村改造范围主要包括老旧小区、棚户区、城市老工业区、老商业区等。
2. 改造方式:宁波市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城中村改造,包括拆迁重建、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
3. 改造目标:宁波市城中村改造的目标是提高城市的整体品质和居住环境,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 改造成果:宁波市城中村改造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许多城中村已经完成了改造,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城市的整体环境和品质也得到了提升。
总之,宁波市城中村改造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六、城中村改造做法?
一、规划
1、申请: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提出城中村改造项目申请
2、立项:由市规划局会同市发改委、国土局、土地储备中心初步审查,符合条件的,由市规划局出具规划设计预条件,报市政府批准后由市发改委下达项目立项批复。
3、审批:城中村改造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会同市规划局组织编制,报市规委会审定。
二、土地收储
1、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土地由市土地储备中心收储。
2、涉及集体土地的,由市土地储备中心会同各区政府办理土地征收申报手续。
3、城中村改造范围外的零星土地,因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需要,应当就近纳入城中村改造范围,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拆迁。
三、拆迁
1、制定拆迁补偿安置方案:
对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房屋、人口等情况进行调查审核,制订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并实行三榜公示,由市建委会同市财政局、审计局、国土局、房地产局、规划局、公安局、监察局等部门予以复核确认。
2、集体债务审计:
城中村改造范围内土地依附的集体债务情况由区审计局审计、市审计局复核,经市政府批准后列入土地开发成本。
3、前期开发费用:
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土地熟化工作由各区政府组织实施,前期开发费用由市土地储备中心会同市建委、审计局等部门核定后支付。较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征地拆迁补偿安置费用由市土委会一次性审定,计入土地出让金总额,由开发建设单位支付,各区政府按期组织完成房屋拆迁。
4、编制改造用地供应方案:
城中村改造土地供应方案由市国土局会同市土地储备中心编制,报市土委会批准。拆迁安置房和公共设施用地按划拨方式供应,经营性用地按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供应。
5、进行城中村改造房屋拆迁补偿安置:
拆迁房屋实行实物安置的,应当就地、就近安置。拆迁安置房的建安成本由市建委会同市规划局、审计局、土地储备中心及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核定。
6、改造范围内的其他情况:
不符合规定的其它人口,在城中村改造范围内自建房屋或购买农宅的,其房屋拆迁不予安置,按下列方式处理:
(一)户口已迁入城中村改造范围内,在本市无产权住房,符合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或享受廉租房政策条件的,可在辖区内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或申请享受廉租房政策。
(二)户口已迁入城中村改造范围内,但不符合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或享受廉租房政策条件的,以及户口未迁入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由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搬迁。
四、建设
1、制定建设方案并审核。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房和公共设施建设规模与标准由市规划局会同市建委、审计局、土地储备中心及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核定
2、自行建设或合作建设。由村集体自行建设或者委托开发商代办及合作建设。
七、长治城区城中村改造有哪些村?
涉及长治城区城中村改造的28个城中村村名:
1、所属常青街道办事处的共7个村:附城、角沿、西南关、紫坊、长子门、南关、邱村。
2、所属太东街道办事处的共2个村:柏后、景家庄。
3、所属太西街道办事处的共1个村:屈家庄。
4、所属紫金街道办事处的共1个村:桃园。
5、所属英雄中路街道办事处的共1个村:新华。
6、所属英雄南路街道办事处的共1个村:华东。
7、所属延安南路街道办事处的共2个村:李家庄、五马。
8、所属东街街道办事处的共2个村:新民、北石槽。
9、所属西街街道办事处的共1个村:建华。
10、所属五马街道办事处的共10个村:秦家庄、马坊头、小山头、焦家庄、南石槽、喜峰、北山头、中山头、南山头、北董。
八、南阳城中村改造有哪些村?
12月5日,南阳中心城市“城中村”改造试点村全部开始拆迁,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光杰带领市规划局等部门及卧龙、宛城、高新3区的负责同志现场察看拆迁情况。
南阳中心城市内现有18个街道办事处、乡,49个行政村,总占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30%。“城中村”土地利用率低,基础设施不配套,居住环境差,迫切需要改造。我市“城中村”改造试点工作于2006年6月正式启动,列入2007年市委、市政府承诺为民办理的实事之一。此次改造的试点村共有6个,分别是净土庵村、东关村、溧河店村、茹楼村、东华村和彭营村。改造土地总面积233万余平方米,住户9000多户,人口3万人。改造规划建筑总面积550万平方米,总投资120亿元。6个试点村全面开始拆迁标志中心城市建设掀开了新的一页。
陈光杰说,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站在执政为民和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高度,充分认识“城中村”改造的重大意义,积极参与、支持“城中村”改造。要按照“政府主导、以区为主、市场运作”的原则进行,充分调动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改造。要按照统一政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的模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改造工作。要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把“城中村”的改造设计方案纳入城市整体规划之中。要树立精品意识,力争把试点村改造成城市的亮点,为下一步“城中村”全面改造提供样板。卧龙、宛城、高新3区要认真选择项目开发单位,加快改造进度,力争让“城中村”的居民早日住上新房,早日共享城市建设成果。
据悉,我市力争用3至5年完成中心城市“城中村”改造工作
九、西安改造好的城中村有哪些?
城中村改造完了
资料:
西安城中村改造纪实:提升市民生活幸福感
“你看,我家没开暖气,温度是18℃。”58岁的王寿君引着刚进门的记者先看他家挂在墙上的温度计,他说,“我们这楼外墙有一层保暖层,保暖性很好,供暖期已经一个多月了,我家就没开过暖气。”这一天是12月21日,冬至的前一天,地点是在西安市第一个棚户区改造项目东窑坊社区。
“这是一套三居室,我们自住,还有两套出租。”年近古稀的张阿姨满脸溢笑地说,“以前我家十几间房,月租收入才七八百元,现在一套房月租2600多元,光租房一个月就收入5000多元,家产光房子就值300多万。”张阿姨是新桃园社区的居民,新桃园村是西安第一个整村改造的城中村,改造之前张阿姨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这是两户极普通的西安市民,是西安市城中村改造和棚户区改造已经回迁的受惠者中的代表。2007年以来,短短三年时间,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这项规模宏大的为民、利民、惠民行动,让西安3.4万个家庭、14.52万人告别低矮脏乱的棚户区,告别脏、乱、差的城中村环境,迁入宽敞明亮的新居,融入温馨舒适的都市生活。
到明年年底,受惠市民将达到26.52万人,占到西安市总人口的3.2%。
年末岁尾,当我们站在“十二五”开局的门槛,回顾三年来西安城改的一幅幅画面,展望未来西安城改的一页页蓝图,每一页、每一幅上都写着“为民、利民、惠民”的主题词。
2006年,对西安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西安生产总值(GDP)达到1473.68亿元,比2001年翻了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66.62亿元,比2001年增长2.7倍;财政总收入突破200亿元关口,达到235.03亿元,是2001年的1.7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905元,是2001年的1.6倍;人均GDP达18089元,是2001年的1.7倍。城市经济实力的显著提升,标志着西安开始进入城市价值的充分兑现期。
兑现城市价值的落脚点选在哪里?2007年2月,西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代市长陈宝根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步伐。”在这次人代会之后,西安拉开了城中村、棚户区改造的序幕。
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是一项浩大的民生工程,是兑现城市价值为民、利民、惠民的大手笔。如此巨大的拆迁建设规模是西安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清云强调:“我们进行城中村和棚户区拆迁改造,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改善群众生活环境,造福广大市民。一定要确保被拆迁群众按时回迁,住上新房子。”
市长陈宝根指出:“实施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工作,是西安市委、市政府加快城市化进程、切实关注民生、构建和谐西安,确保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如今,三年过去了,西安的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在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到今年年底,累计完成120个整村、2241.8万平方米的拆除工作,完成38个村、367.6万平方米、2.4万户、8.2万人的回迁安置工作,累计投资268.9亿元。棚户区改造累计投资139.2亿元,完成30处棚户区拆迁任务,回迁安置85.2万平方米、1.33万户6.32万人。基本实现了拆迁改造“零上访、零投诉”,有效抑制了房价的飞速上涨,创造了西安城建史上拆迁量之大、安置房建设面积之多,动迁之平稳三个“绝无仅有”,在全国引起了强烈震动与反响!
西安三年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带给改造区市民的是深深植根于心田的欢乐与幸福。搬入新居的北康村村民刘田禄在旧村拆迁后,按照城中村改造政策,得到了7套安置房。老刘话语中透着藏不住的喜悦:“拆迁前我家的房子是上世纪70年代盖的,每逢下雨就漏。村子巷道里污水乱流,到了夏天,苍蝇乱飞,臭气冲天。是城中村改造让我们舍弃旧家,住进了花园式社区,实现了旧貌变新颜。”
城改 提升了市民对城市的满意率
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加快建设人民满意城市步伐,这是市委、市政府给840万西安人描绘出的“幸福路线图”的主题。西安的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实践了这一主题,使越来越多的市民以生活在这座城市而自豪。
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给西安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拆迁群众不仅住进了和商品房一样品质、配套设施完善的新社区,而且有了合法、长远可持续的经济来源。被拆迁群众安居乐业,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创造出良好的社会稳定局面。新桃园社区的韩建仓说,他们家通过城中村改造分到四套房,除了自己居住,还有两套可以出租,而且社区还有集体所有的商业用房,每年参与分红。有了后顾无忧的经济来源,他们社区的人们更关心生活品质的提高,要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要让自己过上有品位的生活。
祥和居小区是西安已建成的棚户区安置示范社区,共建设住宅5621套,可安置居民2万余人。小区内,一幢幢楼房鳞次栉比,大片的绿地生机盎然,各种生活配套设施齐备。在棚户区住了三十多年的赵秋霞高兴地说:“做梦也没想到能住进这么高档的小区!”
碑林区的李家村是离老城区最近的城中村之一,几年前曾是全国知名的服装城,是辐射西部的服装制作、批发、零售集散地,但同时又是国家公安部列为重点防范的全国十大消防隐患点之一。在这个常住人口1.2万的村庄里,日流动人口高达5万以上,村民建起的房屋竟超过25万平方米,平均高度5.5层,“楼挤挤”、“楼挨挨”、“楼贴贴”在这里随处可见,其险状令人心惊肉跳。而今天的李家村已竖起一座集大型百货、超级市场、国际影院、数码城、电玩城、高档公寓和写字楼等诸多建筑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焕发着现代商业的气魄和都市文化的魅力。
城中村、棚户区改造也极大改善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后已腾出城市道路3900亩地,涉及规划道路129条,打通了多条断头路,增添了公园、绿地等城市基础设施。
房价是目前群众关注度最高的社会热点之一,也是影响市民对城市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西安通过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有效地平抑了商品房价格的快速增长。据统计,西安已完成及在建的安置房和配套开发商品房约3500万平方米,占到全市商品房在建面积5016万平方米的2/3以上,这些城中村、棚户区改造的配套商品房价位适中,对解决西安中等收入家庭住房,平抑房价快速增长起到关键作用。
数九隆冬,天气同往年一样寒冷,但西安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回迁的市民心是温暖的,他们用亲身经历见证着:幸福就在我们自己身边,满意就在西安这座城市。
城改 提升了市民对生活的幸福感
西安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最大的受益者是老百姓,是改造区的普通市民。而市民收获的最大实惠就是生活的幸福感增强了,对未来的信心增强了。祥和居安置基地入住的那天,一位50多岁的大妈拉着工作人员的手说,我活了50多岁,前50年一直住低矮的棚户区,今天搬进新房,感觉到生活真有意义,我要锻炼好身体,多活几十年,好好享受生活、享受幸福。
景锲是原新城区南郭上村棚户区的居民,今年7月他搬进了西安最大的棚户区改造安置基地——祥和居小区,从棚户区搬到20楼,他说有“由地上天”的感觉。当景锲拿到钥匙走进新家,看到房子里的墙面都已经粉刷完毕,门窗也都安装上了,整个房子显得整洁透亮。厨房和卫生间装上了洗手台和马桶,每个房间里都有暖气片,“这房子不用装修都能住”,他说,“我以前住在棚户区里,就那么一片地方,密密麻麻盖满了房子,挤得不得了。碰到下雨,雨水能把房子给淹了,出门都不好出。如今搬到新房里,不仅不用担心这些问题,而且安全也有保障,上下都是电梯,老人也不用爬楼了。”
东窑坊安置小区居民王寿君告诉记者,他在这里出生这里成长,东窑坊给他留下了太多的故事。他说,过去的日子真是苦不堪言,没有下水,路是土路,300多户住户只有一个公厕,每天早上大家排队到公厕倒尿盆,厕所里的气味熏得人睁不开眼睛。他说,那些年里,我们见到最多的政府人员就是防汛部门的,因为这里地势低洼,比兴庆路要低六七米,每逢下雨天,市区防汛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要来这里抽水,他家住得稍高一些还好点,住在低处的家家户户都备着沙袋,用来堵雨水不让流进屋里。
说到现在,王寿君毫不掩饰心中的喜悦,他说,我很满意,而且我们一些老户在私下聊时都说很满意。“开始拆迁时我还不放心,当时我家有五六间出租房,一个月有上千元的房租收入,怕不能按时回迁,怕断了生活来源。没料想,提前三个月我们就搬回来了,现在我有两套房出租,一套房的租金相当于原来的十间房,收入没减少反而多了,住房条件、社区环境都比原来好得多得多。”
记者在采访中,无论是城中村,还是棚户区,回迁的市民都向记者表达着同一种感受,住得比以前好,环境比以前好,收入比以前好,人的心情更是比以前好多了。
什么叫幸福?幸福就是对生活的满足感,是能够从生活品味到乐趣,是希望自己满意的生活能够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城中村、棚户区的回迁市民拥有着这一切,拥有了对生活的幸福感。这也正是西安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所要达到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已经实现。
总书记走进东窑坊社区回迁市民的新家
2010年1月24日至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陕西省考察工作。1月25日下午3时30分左右,胡锦涛总书记一行来到西安市碑林区东窑坊棚户区改造安置小区,走进刚搬入新楼房的居民高雷锋家。
76岁的高雷锋是东窑坊的老住户,一家人原来住在几间狭小的平房里,现在住上了74平方米的两居室。胡锦涛总书记同老人一家促膝而谈,从回迁新房的费用到小区的服务管理,从老两口的养老金到小辈们的再就业,总书记问得十分详细。
胡锦涛说,看到你们住进新楼房,居住条件有了改善,我为你们感到高兴。总书记指出,棚户区改造是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进一步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让更多困难群众住上新楼房。
城改提升了市民对政府的信任度
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社会综合系统工程,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也考量着政府官员的爱民情怀,考验着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
越是民生工程,越要做到市民的心上、做到让市民满意。三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将城、棚改工作写入市委《工作要点》和市政府的《政府工作报告》,四大班子主要领导经常深入一线调研,现场指导,定期研究解决城、棚改造中的困难和问题,扎扎实实地为市民办实事。
2007年,西安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政府直属正局级机构——西安市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办公室,负责全市城中村、棚户区改造的计划、规划、土地、建设、房产等行政职能,实行“一站式”办公,避免了多部门职能交叉,行政效率低下等问题,落实了办事责任,提高了办事效率。
三年来,市委、市政府经过深入调研,相继出台了《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管理办法》《西安市棚户区改造管理办法》《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意见》《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城中村无形改造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中村改造回迁安置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公平合理、公正透明、符合民意的拆迁补偿标准和有关安置政策。
在城中村改造中,严格执行拆一还一、不找差价的政策,一户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农家院落,旧房造价每平方米不过几百上千元,新房的成本少说也在两三千元,仅此一项就可产生收益约40万元。棚户区改造在执行拆一还一、互找差价政策的同时,又推出奖励期优惠办法,让老百姓得到最多的实惠。这些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政策,有效解决了城、棚改造中项目拆迁、融资,群众安置及住房保障等难题,保证了群众利益,促进了城市发展,实现了“迅速拆除一处、按时回迁一处、尽快富裕一处”的目标。
改造过程中,西安市始终坚持在确保村民利益的前提下,由政府定原则、下计划、给政策、创环境、抓监管的主导方式推动改造工作的顺利实施。改造工作全程由政府进行监督、监管。审批过程中,每个改造方案都要经过专家论证、主任办公会等多种形式,对方案进行研究讨论。
为了最大限度保证市民的切身利益不受损伤,整个改造工程聘请了权威的设计部门,选择了市场信誉度高的施工队伍,从房间结构到社区环境都选择最优化的布局,严格施工工期、严格施工质量,确保拆迁、建设、安置的“公平、公开、公正”,确保实现当年拆迁,当年建设,保质保量,如期回迁。做到安置回迁“一天不能误、一户不能少”,使群众吃上“定心丸”,住上放心楼。截至12月22日,今年全市已有11.2万名城中村、棚户区改造群众按时回迁,在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中圆了安居梦想。市委、市政府年初“10万群众大回迁”的庄严承诺如期兑现。
东窑坊社区的居民刘先生说:“我们这儿提前三个月就回迁了,政府办事就是讲信用。” 池东村75岁的黄大妈说:“市城改办给大家承诺30个月回迁,这还没到30个月呢,我们就住上新房了,开心死啦!”新桃园村的韩先生说:“我们村的回迁比原计划提前了好几个月,而且,我们已经不再叫新桃园村,以后就是新桃园社区了。”王寿君谈起棚户区改造说:“棚户区改造这样的事只有政府才能拿得下,只有政府才能办得好。”
西安的城中村、棚户区改造不仅为市民建起了满意的新居,同时也在市民心中树起信用政府的高大形象,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
总编辑点评
多年来,城中村和棚户区一直是西安加速城市化进程、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的难点和焦点。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工作平稳与否、居民满意与否,直接反映着政府决策质量的高低和执行力的强弱,尤其是直接关乎西安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十一五”期间,西安市委、市政府从改善群众生活环境,造福广大市民,确保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出发,加快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步伐,短短三年时间,使西安3.4万个家庭、14.52万人告别低矮脏乱的棚户区,告别脏、乱、差的城中村环境,迁入宽敞明亮的新居,融入温馨舒适的都市生活。
回顾西安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的历程,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主线,那就是始终将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思路上求创新,在政策上求突破,在办法上求拓展,在效果上求惠民,积极探索出了“政府主导、以人为本、安置先行、利民益民”的“西安模式”,创造出西安城建史上拆迁量之大、安置房建设面积之多,动迁之平稳三个“绝无仅有”。西安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的成功创举,再次提示我们,在建设人民满意城市、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进程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坚持真抓实干、一抓到底,就能抓出实效,就能收获成功。
来源:西安晚报
十、长治城区城中村改造都有哪些村?
新华区的:西三庄,田家庄,小安舍,东三庄,北焦正在改造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